今天看圖紙,忽然發現晶振電路與之前的單片機常見電路有區別,找了相應的資料,作為學習記錄。
我們經常很形象的將晶振比作單片機的心臟,那么時鐘電路對單片機的運行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,雖然電路簡單,但是在設計PCB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布線布局的規范性,因為時鐘電路的不穩定會對系統的正常運行產生極大干擾。
在布局布線時,晶振應盡量靠近單片機,并且讓時鐘信號附近電場為0,鎖相環濾波電路也要盡量靠近單片機。為使晶振工作穩定精準,晶振兩個引腳端對地之間應添加20-30pF的調整電容。
在另一種晶振電路中,會在晶振的兩端并聯一電阻,如下圖:
①部分是因為晶體驅動電路的原因,部分是因為晶體的不同類型或加工工藝的原因。
②這個電阻也并不都是1M,有的大點有的小點,還更工作條件有關。
基本上,其作用是作為阻抗匹配,使晶體的驅動電路或晶體本身處于更良好的工作條件。
晶體與晶振區別:
1.圖中的這種元件是"晶體諧振器",實際上內部就是一個晶體,它只是起到諧振的作用,自身并不能"產生"振蕩信號,所以不能稱為"晶振",而只能稱為"晶體"。
2.真正的"晶振",指的是"晶體振蕩器"(要區分于上述的"諧振器"),晶體振蕩器的內部除了有晶體之外,是還有一些電路的,來驅動晶體。晶體振蕩器只要通上電源,就有持續穩定的振蕩信號輸出,這種器件才是"晶體振蕩器",簡稱"晶振"。
晶體振蕩器實際上也經常被稱為"有源晶振",因為它工作時需要單獨提供電源。晶體的好處是,體積小,重量輕,成本低,無需單獨供電;晶振的好處是, 工作可靠,頻率穩定,信號驅動能力強,受負載影響小。例如,一個采用晶體作為時鐘源的單片機,單片機自身的工作狀態就可能影響晶體的工作,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出錯或停機;而若改用晶振,則無論單片機的工作狀態如何,該晶振的信號都是穩定可靠的。 前者在一般情況下或許沒有太大的問題,但若是在一個公用時鐘源的系統中,就可能產生大問題。
本文來自網絡 由科琪科技編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