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往我們說道晶振廠家該怎么發展,總是會說道提高產能、增加研發、做出更好的產品、搶占更多的市場,但其實從另一個方面來說,也不一定如此。畢竟在一個行業內,是很容易遇到天花板的,比如一個企業再厲害,也不能做到100%的市場占有率。所以也可以通過選擇其他賽道來實現新的突破。
華為是大家學習的榜樣
那么晶振廠家該如何突破呢?我們不妨看看華為這個公司的發展軌跡:其最初是做電信的,主要業務是運營商業務和企業業務。但即便華為在電信行業做到了老大的位置,依然不能帶來更多的增長可能。華為從2003年開始做消費者業務,也就是去做手機等電子產品,經過十多年發展,2018年消費者業務的營收已經占到總營收的48%,可謂兩條腿走路的典型。
華為的三大業務板塊
我們從中可以看出,華為先是在電信領域積累了足夠多的經驗、技術、渠道和品牌影響力,然后才開始進入消費者市場,做手機等產品。所以對于晶振廠家來說,如果在經驗、技術、渠道、品牌影響力上積累了足夠的優勢,那么切入和晶振相關的產品,也是一個好的發展策略。
科琪科技的晶振
當然,我們也不建議所有的晶振廠家都去轉型做別的,我們的建議是,有實力的廠家可以增加其他相關業務——比如先做個小的對晶振有很大需求的電子產品試試水。這樣的話,也可以互相幫助,就像華為一樣:有了自家的手機,那么自己做的芯片再爛,也不愁訂單;而對自己做的芯片來說,有自家的手機做試驗,也有助于芯片性能的提升。